当前位置: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委员会>思想建设>学习专区
赏 樱 花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姜国凡 时间:2013-03-21 10:51:02 樱花开时热烈,落时缤纷,短暂的绚烂之后,便随即结束生命的“壮烈”,因而深受日本人的喜爱,于是日本就把它定为“国花”,和富士山一样,成为了日本国的象征:“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但是现在我们有些中国人只看到了樱花的观赏性,却不去想它与中国人的感情,居然也在大量地栽种樱花。据我所知有些地方的樱花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时,由日本军人栽种的。侵略者当时栽种樱花的目的就是想以此来慰藉住在当地的日本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在炫耀其武功从而想长期占领。武汉大学校园里的樱花最先就是由日本军人栽种起来的。所以每当想到这些,就对樱花产生了深深地憎恨之情。
3月24日,民盟支部搞活动,地点选择了植物园。那天天气很好,既没有下雨,也没有烈日当空,而太阳似乎是躲在云层中睁着笑脸望着我们。雨后,空气清新,树叶绿得逼你的眼,鸟雀不时地在空中盘旋,唧唧喳喳地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是从植物园的北门进去的。一进入公园,仿佛就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很多人在拍照。我们也拿出照相机拍照,但是我们拍了几张就觉得太单调了,因为整个花海都是郁金香,都是这舶来品,而我们国家传统的牡丹芍药等等都被挤到边上去了,甚至还难觅踪影。而大片的郁金香在一起,要讲变化只是摆放的造型相异和颜色的不同罢了。于是有人提议去赏樱花。我也随着人流到了樱花园,听到有人在感叹来迟了,没有看到堆云叠雪的壮观场景。我觉得没有看到盛开的樱花倒是很好,因为这样才不会刺痛我那根敏感神经。
一个老者在教一个小孩背唐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那一字一句是那么地清晰。我怀着好奇,于是走上前去和老人搭讪。老人说:“我在早几天就和我孙子来过了,孙子太喜欢樱花了,硬要我今天又带他来了。没想到今天的樱花就全谢了,我便趁这个机会给他讲讲这首诗,也让他有点收获。”这样结合情境的教学效果肯定是非常好的,我不忍心再打扰他们,于是准备向老人告辞。老人已经看出了我的心思,要我停下来陪他聊聊。
从聊天中得知,老人原来的家在辽宁,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因老家被日本侵略而逃到湖南来的。讲起樱花,他痛恨极了。他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的象征。是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导致他在幼小的时候就被迫离开家乡四处逃难。然而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去了解那段历史。列宁告诫我们“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我们的年轻人似乎都宁可背叛也不愿意去了解历史,只要好看而不去关心它与民族的感情。幸好,这樱花的花期短,一场大雨就都凋谢了。老人最后意味深长地说道:“日本也像这樱花一样,只是盛极一时。地震就像大雨,核泄漏就是寒潮,他们也经受不了几下很快就凋谢了。然而他们现在还要以邻为壑,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甚至是玩火自焚。”
我们从植物园出来,坐车到百花园去吃中饭。汽车进入百花园,一大片的花正灼灼盛开,我们都以为是桃花。我低声地背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下得车来,园艺工人告诉我们,这是樱花,而且这些都是我们中国自己培植的樱花。
“樱花也有我们国家自己培植的?”我惊讶地问道。
“当然有,而且日本的樱花都是我们中国传过去的。”园艺师说。
“是吗?我原一直以为樱花是日本所特有的呢。”
“樱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区,是后来传到日本去的。日本学者也认为,樱花是从中国引进梅花时夹带到日本的。可见中 国才是樱花的故乡。”
“真是孤陋寡闻。今天如果不是从您这里得知樱花是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我还一直误认为日本是它的原产地。原来它也像澳门一样,是在外面漂泊了很久才回家的。”
“你说的不完全对。其实,它的根在我们中国,而且我们中国一直在培植。因为我们中国花卉品种太多,只是没有像日本把它大量培植罢了,人们就反而误以为它产自东瀛。”
“以前都只听说日本政府和民间多次将樱花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哪晓得他们还是拿着我们自己的樱花送给我们。这样说来,平时对这方面的介绍得太少了。”
“这些我也说不太清楚,你想了解得更清楚,只要上上网就都知道了,因为网上早就都有了。”
对着盛开的樱花,我满怀歉意,充满了愧疚感。我真想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樱花,你是美丽的,你也像我们的祖国一样饱经苦难,你在用你的美丽尽情地装扮我们伟大的祖国。
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在花间忙碌着,这时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王驾诗中“却疑春色在邻家”的意境。
(作者系雨花区综合二支部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