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委员会>思想建设>学习专区
怀旧寻乐乐陶陶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张国鹄 时间:2013-03-21 10:51:02以上感悟,是笔者拜读了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朱有志先生《自己激动自己》一文得到的启示。该文谈到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研究成果得到社会认可的喜事。其中提到有人摹仿他文章中的句式作文,甚至有人还能背诵他论文中某些精彩的段落。最后朱先生抑制不住激动喜悦之情写道:“为自已激动也许没有‘为自己唱彩’来得响亮,但的确说明了一个研究人员的研究力量源泉和研究价值之所在。”
朱先生“自己激动自己”,其实也可以说是“为自己唱彩”。这样“怀旧”,决不是某些人说的“标榜自我”,而是充分地“肯定自我”,是人性的回归,时代的需要。市场经济时代绝对需要“重视自我价值”、“善于推销自己”的“弄潮”闯将,而决不需要谨小慎微的“谦谦君子”。比方“竞标”、“求职”,若是“谦谦君子”,多好的机遇,只怕也将交臂失之。因此,我们应当为朱老先生的坦诚、自信、自强而喝彩,他为老年人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回头来看看自己,几十年的生命历程中,也遇到过与朱先生相类似的事。我的文章虽然暂未发现有人背诵,但被人抄袭、剽窃的事,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就惊现过多次。大约十年前吧,有一家权威出版社出版了一部研究文学语言的专著,其中竟有七处是从拙著《文学语言艺术》一书中移植的。我平素想:我写的那些劳什子,有人“爱读”,我就心满意足了。而今竟有人“爱抄”,且“抄”了七处之多,“爱抄”的还是著书立说的学者,这真使我喜出望外!我简直像获得了某种荣誉一样欣喜若狂。同朱先生一样,这会儿我也分明意识到了“研究价值之所在”。可是有朋友却愤愤然要“弹劾”其“侵犯知识产权”。从“法”和“理”的层面上,我当然予以支持。然而在“情”的层面上我仍然要感谢这位“爱抄者”的垂青!先哲说得好:“知音其难哉!”,“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学者型的这位“爱抄者”与我素昧平生,抄起来想是脸不变色心不跳。可奇怪的是,同我颇为熟识的个别学生和文友竟然也悄悄地挤进了“抄袭“的队伍,这就有点“兔子也吃窝边草”的滑稽味儿了。呃!赶快打住!此类事情,只能点到为止,同样是“宜粗不宜细”的。否则,熟人熟事,脸面上过不去呀!在我的写作生涯中,另有一事让我终生难忘,这事与“抄袭”无关,估计不会碍着谁,不妨稍“细”一点奉告读者诸君: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百周年,我写了《试论<药>的人物语言》的论文,发表在《鲁迅研究文丛》(湖南人民出版社鲁迅研究室主编),颇获好评。责编全灵大姐又约我为该刊物“中学语文中鲁迅作品研究”专栏撰稿。她提出要我好好参考《湖南教育》上那篇《<祝福>教学礼记》。我说那篇文章我早看过,也不见得怎么样。她说,你的眼光怎么这样高,那样好的文章你还看不上眼?我说,那篇文章实在没有您夸奖有那么优秀。这时她一改平素和善的容颜;双目圆睁,逼视着我,且厉声说:“年轻人(那时我四十多岁)!还是谦虚点好,‘谦虚使人进步’,不要那么目空一切嘛!……”我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老实招供:“大姐,别发火嘛,那篇文章其实就是我写的咧!”片刻沉静之后,责编先是从头到脚打量着我,接着在我肩上猛击一掌,终至转瞋为喜:“嘻!你这小子呀,真沉得住气,为什么不早说呀!咳!……”
“怀旧寻乐”乐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