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记青年古琴演奏家刘慧扬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 时间:2013-03-21 10:51:02

       在西藏地区有一个传说,藏区神秘的历史记载都是一些被神选中的人在传承,这些人被称之为“吟唱诗人”,天赋隐藏在他们身体里,一次偶然的惊醒后,就能吟唱出十几万字的藏区长诗,将神话与历史传播给后人。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文明和艺术都湮灭在无法记录的岁月里。但总有这么一些载体,记录了那段光辉的文明,能够在某些天才的触发下,从脑海与指尖获得新生。古琴,就是这样一个载体,宫商角徵羽文武七弦蕴含了无数的信息,只需要一双解密的手,就能妙手偶得这些动人的旋律,拥有这样带天赋双手的人,我们称之为琴者,能妙手偶得旋律的资质,我们称之为琴德。琴者,情也;琴德,最优。古琴演奏家刘慧扬就是这样一位琴者,更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当天赋与挫折狭路相逢,坚持者胜

       在家人眼里刘慧扬从小就活泼好动,是个十足的假小子。当时家人都怀疑刘慧扬得了多动症,觉得都快管不住这孩子了。直到在一次挨训以后,她在自我反省时,突然对妈妈说,家里原来表姐给了一个破电子琴,她想弹。妈妈问小慧扬是不是想弹琴。在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妈妈并不是直接就把电子琴给她,而是把刘慧扬带到一个学扬琴的姐姐家,让邻居姐姐教她一个简单的入门级的练习曲,没想到她一会就学会了。当时的她想法很单纯,只是觉得这个乐器和电子琴不一样,但是也好玩。刘妈妈想,既然刘慧扬感兴趣,又能学习一门乐器陶冶情操,是件好事。于是妈妈问她:想不想学琴呀?刘慧扬点头答应了,于是妈妈带着8岁的她,师从湖南省祁剧院的蒋智蓉老师,学习扬琴。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刘慧扬的进步非常大,自信满满的她更加坚定了学习乐器的信念。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刘妈妈想让她在音乐的道路上有更好的发展,特意带刘慧扬去参加武汉音乐学院附中的考试。当时考音乐类院校还必须唱一首歌。考试结束后,妈妈问考官自己女儿考得怎么样,那个考官对刘妈妈说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击了这两母女;“你女儿可能去学唱歌比较合适”。结果可想而知,考试落榜了,这让刘慧扬曾经一度万念俱灰,觉得自己没天分,就算再努力也不会有更高的造诣。就在刘慧扬面对失败想放弃音乐的时候,家人不断地鼓励,告诉她既然喜欢音乐就不要轻言放弃。
       家人的安慰如一束划破黑暗的光线,指引了刘慧扬的方向,她鼓足勇气,拾起曾经的信念。虽然那时年纪不大,但留给刘慧扬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也是经过这次考验后,让她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从容面对困难和挑战。经过勤奋的练习和不懈的努力,刘慧扬以1994年度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现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湘剧科器乐班,学习湘剧伴奏。在学校学习的5年时间里,刘慧扬不断充实自己的琴艺和音乐素养,最终于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考入至长沙市湘剧院(现为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工作。

当天赋被古琴与名师再度启迪,初窥大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被称之为机遇,一旦得到,便会改变人生。刘慧扬是幸运的,她不仅得到了机遇,更是把握住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机会。
在参加工作后,刘慧扬因为表现突出,被单位派往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到了古琴,虽然与扬琴同有一个“琴”字,但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有种禅意人生的意味,这让她感到好奇。有一次看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节目,做了一期古琴的专题节目,她才真正了解到古琴的前世今生。同时为其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所深深折服,使她更加坚定了学习古琴的信念。
       当说到最喜欢的乐曲时,刘慧扬的双眼顿时闪烁着敬佩之情,她说自己最喜欢的乐曲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李祥霆老师演奏的《流水》。让刘慧扬倍感荣幸的是,她在一位老师的引荐下拜师在李祥霆教授门下学习古琴,这是所有学习古琴的人梦寐以求的。众所周知,李老师是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他传授给学生的理念是:正确演奏和传播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这一点刘慧扬也是很赞同的,而她现在所做的也是在贯彻李老师的理念,希望能够尽她的绵薄之力,通过她的讲座、演出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能够了解并喜欢上这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高雅艺术,并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当天赋受到更多认可,渐入化境

       这些年在艺术的道路上,刘慧扬如同一个执著不倦的行者,一路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喜悦。从1999年至长沙市湘剧院工作至今,生活和工作中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帮助,组织讨论后决定安排刘慧扬到中央音乐学院这个中国最高音乐学府深造。在学习期间她努力提升自己,4年后刘慧扬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的刘慧扬依然回到培养她的长沙市湘剧院工作,担任扬琴演奏员并于2009年获得中级职称(国家三级演奏员)。
       2006年10月,鉴于刘慧扬在古琴艺术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特批准成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中国琴会)会员;2008年12月经湖南省音协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讨论并一致通过,聘任她为湖南省音协扬琴专业委员会理事;2009年至今受聘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担任古琴专业教师;荣获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音乐外聘教师”光荣称号。因为是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又是正规的高等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所以很多人来找刘慧扬学琴。她解释说,这并不是转型,只是多了一条发扬艺术的通道。
       艺术的升华往往与成长及历练密不可分,刘慧扬的演奏水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及领导的肯定。接踵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接待演出:长沙市党代会闭幕式演出、长沙市被评为文明城市的演出、接待连战及夫人一行、接待深圳市党政代表团一行、接待交通部翁副部长一行演出、接待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云川一行、接待西藏代表团一行的演出以及接待湘潭市、岳阳市、郴州市、衢州市党政代表团一行的演出等。而刘慧扬身上的光环也越来越耀眼,现在的她已经是民盟盟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长沙市湘剧院国家三级演奏员(中级职称)、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古琴专业教师。

当天赋成为生活密友,幸甚至哉

       刘慧扬出生于湖南邵阳,在老家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没有来长沙念书以前刘妈妈找人给她算过命,说她以后会出国。算命先生也算准了这个姑娘注定要出去闯一番的。果不其然,在邵阳读完小学,刘慧扬就来到长沙念书并去到北京深造。在1999年还随长沙市委市政府出访欧洲进行友好访问演出,并获得一致的好评。
       在朋友和同事的眼中刘慧扬是典型的天秤座女生,稳健理智、心思细腻、多才多艺。音乐之外她喜欢看电影、喜欢旅游、喜欢书法,全都是能让人静下来的活动。这与小时候的她完全不同,可能学艺术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平时不出门的时间,刘慧扬大多窝在家里弹琴、看书、教琴。特别喜欢看文学历史方面的书。虽然自己学习的是民乐,平时接触最多的是民族乐器,但她也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所以对于现在的流行音乐也很了解,只要是旋律优美的音乐的刘慧扬都不排斥,毕竟音乐是无国界,贯通古今无阻碍的。
       近年来,古琴的知音越来越多,很多“90”后、“00”后也渐渐对这个古老乐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刘慧扬曾经多次应邀并先后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市第十一中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大学、湖南省博物馆等大专院校及文化传播机构举行过古琴艺术专题讲座;获得“湖南省2011年社科普及工作优秀社科普及报告会(光盘)奖”并于2011年5月成功举办“刘慧扬·潮汕琴友古琴音乐会”;其2012年3月参与中央电视台《中华长歌行》栏目清明特别节目在2012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在央视一套、四套、十套播出。现在广电传媒都在宣传古琴,古琴的粉丝越来越多,刘慧扬觉得古琴艺术并不是一门孤独的艺术。因为自己钟爱古琴,对于以后的设想,她只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讲座、演出、教学为载体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琴,热爱中国民乐。2009年12月,刘慧扬撰写的《青年琴人的幸运》见诸《湖南日报》报端;2011年5月,一篇凝聚其对音乐认知及心血的《传统艺术的明天》一文刊登于《艺海》专刊。在践行一个艺术工作者职责的同时,她也是一个称职的老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艺术梦,其中现就读于天津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原长沙市十一中的黄紫薇同学就是刘慧扬的得意门生。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必须具备的四大素质,而居首位的琴,更是表明了它在众多艺术表现形式当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刘慧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和努力,践行一个琴者的责任。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高山流水,生生不息。

 附:此篇文章选自《魅力湖南》杂志2012年第01期。由《魅力湖南》杂志特约记者邓执君采访并撰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03号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 电话:0731-8511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