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

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的认识和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 郑宏旺 时间:2013-03-21 10:51:02

中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国际政党制度多样性的一个特殊范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多党合作实质是两种政治势力的合作,即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合作。参政党是世界其他各国没有、现代中国特有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概念,是由力量弱小、结构松散、先天不足的8个民主党派构成。执政党和参政党都是政党形式。民主党派作为一种政党形式存在,其政党的作用、特别是政党的建设,与一个政党应有的品质和形势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把民主党派建成像执政党一样强大的政治组织,这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更没有必要。但是,力量过于弱小,参政党的作为力度、参政深度、合作质量,甚至能否长期共存都会受到影响。民主党派能不能快速发展,其自身建设能否有一个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兴衰。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巩固和发展,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也取决于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这是执政党对自己提出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参政党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厚望。

  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自身建设是民主党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多党合作制度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需要。

  本人认为,在新形势下,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是否要把民主党派或者某一个党派建设成一个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治组织?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与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同奋斗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夺取了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因此,根据政党的定义,民主党派是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是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正如民进创始人雷洁琼先生曾经说过:“是共同的政治理想使民主党派成为共产党的亲密友党,这种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经过各种风险考验的。”不存在夺取政权问题。

  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制度,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特色,也具有其他国家政治制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她的显著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其最大优势是:她避免了各政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倾轧。这种独特的党际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整合功能,可以凝聚一切力量,集中最大优势,合理利用一切资源,以最有力的举措,去办全国人民最需要、最应该办的事情。这一制度被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认为是符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进了宪法,成为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地位,从根本上保证了民主党派长期存在和发展。作为参政党,立场要更坚定,认识要更明确,头脑要更清醒,必须自觉坚持好、维护好、巩固和发展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把握机遇,加快自身发展和提升。惟其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就会越来越宽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就会越来越兴旺。

  二、争取支持,营造发展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多党合作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四条政治准则时说“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表明中共中央希望执政党和参政党都能共同进步、“共同富裕”的热切心情和博大胸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支持和帮助是民主党派各项工作取得成功、自身建设健康快速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争取支持主要是三个方面: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取得社会更多的了解和认同;二是为民主党派发挥作用提供物质条件,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观念上要解放,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支持;三是坚持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精神,稳定民主党派在人大、政协中的人数比例,增加在各级政府领导层中配比。

  民主党派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核心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与党委、政府在政治上保持一致,思想上保持统一,目标上保持同向,行动上保持同步,紧紧依靠、自觉接受、主动坚持党的领导,并积极主动出主意想办法,为党和政府排忧解难,以卓有成效的作为,帮助党和政府把中国的事办好,并大力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努力营造民主党派快速发展的良好环境。这样,民主党派的工作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效运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才能健康、有效、快速推进和发展。

  三、加强参政党理论研究。一个政党应有自己完备的理论体系,没有理论体系的政党是一个不成熟的政党,具不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政党品质高低的标志。在我国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中,参政党建设理论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实情况是,没有自己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也没有人作专门研究,更没有民主党派理论研究的支撑系统。中国共产党具有十分完整、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执政党建设理论相比,民主党派理论研究不多,专著较少,理论研究滞后。

  执政党对参政党的理论研究大大超过参政党本身。中共中央198914号文件和20055号文件对执政党和参政党都提出了要求,是指导和帮助参政党建设的重要文献。20055号文件要求中共党委“要支持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实际上也指明了参政党建设的要旨和关键。因此,应着眼于多党合作需要、党派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着眼于时代发展,立足于工作实践,以党为师,借鉴和吸收执政党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努力研究党派历史和新情况,解答新问题,加强参政党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形成完备的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体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

  四、加快组织发展壮大。从民主党派成员发展速度看,民主党派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现在8个民主党派总共才70来万人,是执政党的百分之一。从组织建设进程看又是一个迂回曲折过程。以民盟为例,1947年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组织,大批骨干盟员遭捕杀,元气大伤,中央及地方组织转入地下;文革中,人数锐减,组织瘫痪;改革开放后,才迎来发展的春天,组织才逐步壮大起来。从党派成员年龄结构看,尽管改革开放后,特别近年来,加快了年轻成员的发展,但目前离退休成员与在职成员大致仍成对半比例。由于历史原因、发展条件、界别及区域等诸多因素制约,党派成员整体年龄偏大,数量增长缓慢。

  近年,各民主党派中央提出每年5%的发展目标,这对成员发展的质和量同时提出了要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一个科学的数据。“注重吸收高层次代表性人士和具有宏观战略思维的参政议政复合型人才,发展一大批热爱多党合作事业、有参政议政潜能和务实奉献精神的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使盟的组织在优势上有加强、结构上有改善、源头上有活力。”解放思想,拓宽领域,加快成员发展,尤其是有潜质的青年成员的发展,以保证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是党派自身建设的需要,是增强多党合作的活力和合力的需要。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多党合作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人才队伍,特别是缺失杰出人才,参政议政就缺乏深度,多党合作就缺乏质量,换言之,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民主党派内在品质和外部形象的提升,关系到多党合作事业的兴衰,而民主党派人才的吸纳和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一些老问题和新情况。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两个先进”“一个根本利益”组成“三个代表”的政党,更能吸纳、集聚社会各方面的精英,特别是科技文化教育界的品牌精英,中国共产党不再是原来意义的无产阶级的政党(这是时代发展、社会历史的进步,是中国伟大复兴的希望);民主党派以“三个为主”来发展成员,是知识分子政党,净纳社会知识分子精英的历史似乎不复存在;民主党派是政治联盟组织,结构松散,没有行政约束力,没有经济后盾支撑和利益驱动机制等,更多的是需要感情投入和成员的奉献精神。党派人才的吸纳和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首先是拓展人才发展入口。由于界别、领域、阶段(如在校大学生)、职称等的限制,各党派内部人才结构单一,何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人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多样化,受趋利思想或者官本位思想影响,精英人才发展工作就显得更加艰巨,这就更要求我们应该拓宽渠道,上门求贤、广纳人才,为人才存量开辟活水源头。其次是发现、培养、选拔、推荐、使用好人才。要通过会议、活动、座谈等形式,用心观察、物色人才,建立人才档案,及时整理充实人才库,保持人才一定的库存恒量;要把发挥人才作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精心搭建锻炼平台和沟通、拓宽推荐使用渠道,高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第三、要把人才的近期使用与长期培养相结合,政治安排与实职推荐相结合,公开选拔与重点举荐相结合,建立一个培养、储备、使用的长效机制;第四、着重加强专家学者和参政议政代表性人士两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大量吸引和发展专家学者和参政议政代表性人士,培养和造就大批参政议政人才。这些优秀的旗帜性人物,能极大地增强民主党派组织的感召力,有效提升参政党的品质,这是决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保证民主党派事业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六、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制度的作用在于它的指导性、约束性。民主党派组织没有行政约束,缺乏物资激励,制度对机关更多的是约束力;对基层更多的是指导性,制度的刚性不强。因此,党派组织的制度建设要面对实际,遵循党派的特殊性和政策的原则性,坚持沟通协商、民主集中、学习借鉴、完善已有、探索创新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加强制度建设。参政党制度建设有两大基本任务:提高组织程度和作为程度。这两大基本任务的基础是提高组织程度,根本和关键是发挥组织作用,提高作为程度。

  参政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所作为,除了靠参政党成员自身的政党意识及其素质、能力、水平做基础外,必须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作保障,没有制度的指导、约束,就会缺乏凝聚力,缺乏战斗力,就会无所作为。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是参政党建设的一个基础工作。有一个系统性的、全方位的、科学客观的制度体系,是参政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因此,应把加强参政党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

总之,在组织建设和发展上要保证数量,注重质量,坚持特色,牢固树立“人才兴党派、人才强党派”的观念;在思想建设上头脑清醒,坚定不移;在制度建设上坚持已有,开拓创新;在理论建设上勇于探索,形成体系;在作风建设上团结勤勉,务实求真,在履行职能上敬业奉献,努力作为。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统筹,系统规划,实现民主党派自身可持续发展,把民主党派建成高素质的参政党,不辱使命,不负厚望,在中国民主政治道路上共同前进,共创中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美好明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03号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 电话:0731-8511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