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

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民政学院支部 刘志红 黄快生 时间:2013-03-21 10:51:02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需要各个方面支持,各级统一战线组织和成员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和不足之处,提炼服务途径,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并提升服务效果。

关键词:统一战线  新农村建设  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当前新的形势之下,统一战线通过挖掘自身的精神实质和内涵,找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契合点,以统一战线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于2009年暑期深入浏阳市、望城县、宁乡县以及长沙市五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2份,有效问卷136份。以调查结果为基础,总结了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奠定坚实基础,提供客观依据。

    一、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正确处理好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坚持了主要领导负责。不管是工商联、民主党派还是其他统一战线组织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一把手或组织中班子成员亲自带队,选派骨干力量,深入农村,进行具体指导和有力支持。二是正确处理好了点与面的关系。一方面服务过程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明确了首先服务哪些地区新农村建设;采取以点构线、以线带面,典型示范,循序渐进的方式;另一方面是明确服务哪些内容的问题。各级统一战线组织注重从所服务农村实际出发,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对不同农村开展不同的服务内容。三是正确处理好了有形与无形的关系。在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既要注重农村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注重乡风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帮扶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村容村貌改善,加快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注重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促进农民更加自觉地参与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效行使自己的各项政治权利上下功夫,真正实现农村的协调发展和和谐农村的构建。

2、突出服务主体和新农村建设主体,增强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调查发现,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成功的一点就是突出了农民这个主体。农民是双重主体,既是各级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服务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主体。为了突出服务主体,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在进村服务新农村建设之前在村民中开展项目需求调查,使项目设计具有针对性。在您认为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效果好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所调查的对象95%的选择了项目选择具有针对性突出了工作重点。问卷调查的结论说明了突出了服务主体。

3、把握任务,突出重点,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有效途径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论的总结分析,长沙市统一战线在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广大统战系统成员参与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企业和统战成员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统战部门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基层统战部门承上启下,联系广泛,广交朋友的特点,积极引导、协调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民主党派组织、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言献策。并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长沙市工商业联合会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以百企联百村活动为基本手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至2008年间,全市共有367家民营企业与340个村实现了对接,已投资35.4亿元,捐资12100万元。其中2005年至2008年, 297家民营企业与285个村实现了对接,投资23亿元。《中国新农村建设(内参)》等刊物对长沙市发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进行了主题报道,中国农业大学知名教授还作了专家点评。

长沙市民主党派组织比较多,民主党派的成员大都是业务技术骨干。长期以来,长沙市委统战部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成员专家技术群体的作用,并根据党派组织专业技术的特点,引导他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送科技、送健康,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比如九三学社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些乡村为广大农民传授科学养殖和科学种植知识;比如农工党的医务人员深入农村为广大农民义诊。

4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作开发特色项目,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一些非公企业立足结对村的土地资源优势,与结对村合作开发特色农业项目如农家乐、漂流等,帮助结对村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如浏阳达浒烟花集团计划聘请专业营销策划公司,将达浒镇麻洲村的中洲岛设计包装成大型生态农业休闲中心。二是帮助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一些企业结合村企实际,大力发展村企共赢的项目,既解决了企业自身的困难,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湘丰集团采取订单农业方式,为农民提供了一条稳定的创收渠道。2006年集团销售收入1.5亿元,全年发放周边农民职工工资和劳务工资1100多万元,兑付收购资金4400多万元,实现了企业和农业、企业和农户的双增、双赢[1]三是帮助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各类私营企业、民主党派人员等积极送资金进村,帮助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四是帮助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发展能力。长沙市统战部门组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中的各类专家,到浏阳、宁乡、望城等地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农民近2000人,并到基地、水果林等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农民群众掌握科学知识和农业技能,引导他们脱贫致富;同时各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三下乡形式送技术、送文化等下乡,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开展慰问助学活动,帮助摆脱贫穷困苦。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通过捐赠、慰问、结对助学等形式,帮助弱势群体减轻经济负担,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说明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各具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不足之处

1、没有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课题组成员开展调查时,一部分农民认为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好的原因主要是存在走形式、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等问题。课题组成员认为没有建立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建立完善考评机制。据课题组成员调查,统战系统各部门并没有就此项工作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也没有纳入统战目标责任制管理之中,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活动效果。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评价中,也很少有这些方面的内容。二是没有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或者说建立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有些县(市、区)对在活动中凸显的亮点、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偶尔向市委统战部汇报,但是有些县(市、区)没有。有些县(市、区)偶尔利用座谈会、广播、板报、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和媒体,对各单位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宣传,但有些县(市、区)做得不够理想。三是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机制。长沙市工商业联合会有比较完善的督导机制,但是其他各级统战组织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员,也没有实实在在到农村开展有关新农村建设活动的调查研究工作,摸情况、听意见、看典型,掌握一手材料,推动一线工作,不断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指导的针对性。四是没有建立较长期的定点帮扶机制。在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中,虽然有定点帮扶,但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建设完了就走了,并没有形成较长时期的定点帮扶机制。

2、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方案或规范化建设的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但是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具体指导性的方案或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并没有。课题组成员通过调查,发现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也没有就此建立一个比较详细指导性的方案或规范化建设的标准。资金到位了,项目开始了,但是建设什么,怎么建设,建设到什么程度,农民并不十分清楚,这样农民积极性和项目效益受到影响。

三、促进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近年来,长沙市统一战线积极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在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做到了思想上求真务实,工作中狠抓落实,方法上变虚为实,扎扎实实地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在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促进长沙市统一战线服务新农村建设,课题组成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结合新形势,着眼新特点,不断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课题组成员认为要结合新形势,着眼新特点,不断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

统战部门可以从考评程序、考评人员、考评项目、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周期、考评评审机制、考评结果应用等方面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确保长沙市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和长久效果。

2、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可以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确保各县(市、区)、各单位对在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凸显的亮点、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市委统战部汇报,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的情况,从而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同时利用座谈会、广播、板报、发传单、报纸等多种形式和媒体,对各单位的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广泛宣传,使经验和典型得以推广,形成人人为建设新农村献计出力的良好氛围。 

3、纳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考核评价体系

结合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建立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等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综合评价,有效调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的载体。

4、建立示范推广机制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不断总结和创造丰富的经验成为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统一战线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新农村示范点(片)、产业示范点、示范户的建设,充分发挥出示范点(片、户)的示范带动效应,抓点带面,点面结合,以点上的可行性经验推动面上的整体提升。

5、建立督导机制

一方面加强统战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监督指导;另一方面加强村干部监督指导,提升政策执行力和带领村民干实事的领导力与决策力。

6、建立长期的定点帮扶机制

在统一战线组织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把临时的、短期的定点帮扶变成长期的定点帮扶,以资金帮扶变成造血帮扶、以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变成智力素质提高帮扶,并形成一种机制。

(二)凝聚人才,激励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1、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培训好人才

统一战线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密切与党外人士的联系,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不断扩大培训面,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和人才。第一是培训要有针对性。要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可以在农民中间开展培训需求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择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选择培训教师,确定培训方法。第二是培训要有超前性。要用战略的眼光,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发挥其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的优势,有意识的超前培养各类人才,吸收先进的技术技能,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有力地推动农民思想观念的解放、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第三是培训要有灵活性。不能局限于就地培训、请人讲课等老方法,应打破旧思路,跳出旧框框,采取联外部院校、育本地人才的模式,送农村干部外出、引专家学者进来,离岗创业、到发达地区去打工。同时,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展培训渠道,努力适应农村党员、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加大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2、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回流好人才

统一战线要积极为新农村建设回流人才。第一制定激励政策。要把组织动员、吸引凝聚更多人才到农村干事创业作为一个优先课题来研究,因地制宜地制定激励政策,创造有利环境,提供有利条件,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力推动人才向农村集中,积极吸纳大学生等城市智力优势群体到农村干事创业。第二坚持柔性转移。要坚持柔性转移,不拘于长期工作生活在村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重在引进知识、智力直接或间接地服务、支持农村发展。 最后促进人才回流。要统筹城乡发展,在支持和鼓励现有农村人才尽可能地安心在本村谋发展、奔富路的基础上,大力组织动员社会人才、集中各方智慧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要促进人才向农村回流、智力向农村汇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03号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 电话:0731-8511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