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同盟长沙市委员会

何寄华主委的调研报告:长沙建设创业之都的源动力知识产权是集聚创业动力的重要源泉

 文章来源:长沙民盟 作者:何寄华 时间:2013-03-21 10:51:02

编者按:创业大师拉里·法冒尔指出:“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打赢21世纪这场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创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引擎。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已跃升为人类智慧的“金字塔”,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建设创业之都,是长沙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课题。现选登市政府副市长、民盟市委主委何寄华同志有关创业的文章,以飨读者。


   
《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资金、教育、知识产权已成为影响创业成败的三大主要因素。《美国:面向21世纪战略计划》指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已经成为21世纪的货币。”知识产权通过合理确定人们对于知识及其他信息的权利,调整人们在创造、运用知识和信息过程中产生的利益关系,激励创业者创新,保障创业者权益,集聚创业者动力。运用知识产权创业正成为一种崭新的创业模式,引领创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各国一大批知识产权人,比如美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柳传志、段永基、王选、丁磊、张朝阳等成为创业富豪的事实证明,知识产权是形成创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创业空间、提升创业品质、造就创业人才、积聚创业财富,实现创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源动力。

长沙拥有知识产权创业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强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大胆创新体制机制,为长沙运用知识产权建设创业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知识产权基础扎实。自2005年来,长沙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占当年专利申请量的50%以上,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件,居国内省会城市第二位,去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日益显现,2008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1045亿元,增长38%,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4%。二是科学技术人才集聚。全市共有各类科研开发机构97个,普通高等院校49所,在校大学生48万人,人均大学生数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拥有“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碳一碳新材料领军人物黄伯云为代表的“两院”院士47人。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0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1个,博士后工作站34个,博士点136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万余人,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27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精英逾万名,研发实力名列中西部第三。三是创业平台健全。全市拥有创业园区30个,创业培训机构16个,创业孵化基地36个,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动创业富民,加快建设创业之都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意见》等配套文件19个,形成了38个具体实施方案,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各区县()开辟了大学生创业服务绿色通道。2009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6.9%和25.5%,与深圳、温州等一起被评为全国首批20个“中国创业之城”。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动创业之都建设

  《长沙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的实施,标志着知识产权战略成为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创业之都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前景。

  一、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增强创业动力。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保障创业者权益、规范创业者竞争、激发创业者激情。一是创业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加强创新资源库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家库、项目库、企业库,打破部门、地区、所有制的限制和壁垒,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创新资源共享。二是创业要素激活机制。机会、能力和资本是创业的三大基本要素。积极引入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私募基金投资初创型中小企业,指导和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推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有偿转让或作价入股,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拓宽创业者融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创业投融资体系。三是创业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建立健全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特别审议机制,对重大创业项目、重大创业活动等进行知识产权特别审议,避免投资失误和创业项目陷入知识产权纠纷,防范和降低创业风险。

  二、激励知识产权创造,拓展创业空间。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只有在创业中不断获取知识产权,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创业的空间和机会。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实施知识产权知识普及工程。开展以知识产权试点学校、试点社区为依托的知识产权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实践知识产权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创造意识。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助推工程。制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助推计划,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新优势,创造新机遇,实现新创业。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强重大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着力解决主导产业技术空心化问题,掌握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培育10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50家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的领头企业,10家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文化浓厚的标志性企业,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和国际知名品牌。

  三、力促知识产权运用,提升创业品质。只有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把价值链高端产业作为长沙发展方式转变的第一支柱产业,才能推动生存型创业向机会型创业转变,进而提升创业品质,最大限度实现创业目标。构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以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为基础,整合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资源,在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形成立足省会、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知识产权交易集散地。构建知识产权转化平台。搭建产、学、研、金一体化转化平台,重点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专利技术与创业者的对接,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支持创业者运用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产权提升创业品质,向服务现代化、品牌知名化、视野国际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构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六大产业集群为主体、逐步覆盖全市所有产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为全市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提升产业和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业环境。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建立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创业秩序,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深化部门区域执祛协作。健全行政执法的部门协作机制,深化长株潭城市群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探索建立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和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整合资源,提高侵权代价,降低维权成本。创新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体制。在长沙中院率先全国实现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三审合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案件陪审员制度和技术专家顾问制度,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效率和质量。建立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机制。建设好中国(长沙)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为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低廉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此文来自2009121《长沙晚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06003 经营许可证:湘ICP证010023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080017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湘字003号
地址:长沙市天心区白沙路255号 电话:0731-85119562